植物所刘公社研究组选育的‘中科1号’羊草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羊草是欧亚草原东部典型草原的建群种,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践踏、再生力强、持绿期长、叶量多、营养丰富等特点。羊草发达的地下横走根茎网,有利于防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然而,羊草的萌发率、抽穗率、结实率三低问题一直限制其产业化发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刘公社研究组围绕“羊草有性生殖的分子机理、牧草响应刈割的分子机理”等科学问题,系统开展了羊草资源收集、评价、保存与新品种选育工作,历时16年潜心研究,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系。2014530日,‘中科1号’羊草新品种经过农业部三年区域试验,正式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此前,‘中科2号’羊草通过河北省成果登记,‘中科3号’羊草通过了省部级审定。

‘中科1号’羊草以提高种子产量、干草产量为育种目标。其干草产量为每亩400-600公斤,平均亩产提高20%左右;种子产量为每亩30-40公斤,平均亩产提高30%左右;种子萌发率提高35%。该品种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并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耐盐碱及抗病性。

        ‘中科’系列羊草新品种摆脱了近20年来我国羊草缺乏国家级“育成品种”的困境,是我国乡土草研究在种质资源领域取得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成果。‘中科1号’羊草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羊草产业化发展的三低问题,适宜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可作为优良牧草,用于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地改良以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治理等,为我国北方大规模发展人工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原解决了一个关键难题。选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和中科院农业项目等的长期资助。


‘中科1号’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