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3/09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牡丹当年生枝的发育方面取得新进展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资源植物,有“长一尺,退八寸”之说,即当年生开花枝仅有基部形成腋芽的部位能够木质化,可正常越冬,长度约占年生长量的1/4,而其他3/4部分木质化程度很低,在秋冬季会“退梢枯萎”。研究牡丹当年生枝的木质化形成机理,对于芍药属植物草质茎与木质茎...
30 2023/08
植物所举办第九期资源植物品质分析高级培训班
        8月23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办了第九期资源植物品质分析高级培训班。来自全国近30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10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本期培训班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的22位专家授课。内容涵盖了资源植物糖、酸、类黄酮(花色苷、单宁等)、香气...
29 2023/08
葡萄科学与酿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植物所召开
        8月26日,葡萄科学与酿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天来院士,特邀专家邓秀新院士,植物所副所长杨秀红出席会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科研人员、植物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等近50人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李...
19 2023/07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牡丹花器官数量变异遗传调控网络方面取得新进展
        花器官作为有花植物的重要繁殖系统,是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关键,在人类对植物驯化栽培和育种过程中,花器官数量决定了其产量、品质及育种成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其花形态多样。出于对重瓣花的偏爱,人们在漫长的驯化栽培和选择过程中对花瓣数目进行了持续的选择,导致牡...
26 2023/07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西北牡丹色斑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花瓣上呈现的色斑或条纹图案被称为呈色模式,不同科属物种的呈色模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花瓣特异的呈色模式在植物有性生殖、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赋予园艺作物极高的观赏价值。西北牡丹品种群的品种(以下简称“西北牡丹”)起源于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其花瓣基部呈现一个具有...
02 2023/08
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二轮通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二轮通知为提升资源植物品质分析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高级技术支撑人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拟于2023年8月23日-8月27日在北京香山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诚邀具有植物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从事资源植物品质分...
06 2023/07
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一轮通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一轮通知 为提升资源植物品质分析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高级技术支撑人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拟于2023年8月23日-8月27日在北京香山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诚邀具有植物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从事资源植物品质...
20 2023/06
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薰衣草腺毛发生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盾状腺毛是一些植物中合成、储存和分泌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萜类、苯丙烷类、黄酮类、生物碱和酰基糖等均可在其内部合成。薰衣草盾状腺毛是薰衣草精油的主要贮藏结构之一,研究其分布、发生及分子调控机制,对于阐明薰衣草主要成分的代谢调控机制和品质育种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植物所石雷研究组以自主培育的...
26 2023/05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芍药属植物花朵类黄酮抗皮肤光老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牡丹、芍药隶属于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根可药用、籽可油用、花可观赏,但花朵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还不深入。近年来,利用植物提取物开发抗皮肤光老化产品成为护肤领域的热点之一。芍药属植物花朵中富含类黄酮,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抑菌的作用,因此,芍药属植物花朵...
02 2023/03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古莲抗氧化活性评价及莲房功能成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莲(Nelumbo),又称荷花,是重要的水生观赏植物,兼具食用、药用等功能,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植物所作为最早进行古莲收集与保育的科研单位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成功“复活”普兰店古莲子,千年古莲绽新颜,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至今,植物所已保育了多个古莲品种。每年夏天,亭亭玉立的古莲吸引...
17 2023/02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真菌毒素生物脱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的污染源及诱发食品安全的重要诱因。棒曲霉素(Patulin)是污染新鲜果蔬及其加工制品的重要真菌毒素。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除方法存在影响产品品质和导致二次污染等弊端。生物脱毒高效、安全、专一性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
14 2023/02
植物所科研人员培育的耐涝薰衣草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
        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第1期《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植物所培育、申报的薰衣草品种‘洛神’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201004266)。   薰衣草为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亚灌木,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化、医药、食品等行业。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区域,...
09 2023/02
植物所科研人员综述智能时代粮食作物中镉污染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
        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可随食物链累积到人体,世界各国都极其重视镉的健康风险。减少粮食作物中籽粒镉含量的策略可从根本上降低民众镉暴露的风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融合,为高效、稳定、精准化评估...
17 2023/01
植物所培育的抗寒旱酿造葡萄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植物所选育的抗寒旱酿造葡萄品种‘北玺’和‘北馨’。   我国酿酒葡萄栽培区域绝大部分在北方地区,冬春季寒冷、干旱以及生长季雨热同季,起源于地中海式气候条件下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需要冬季埋土、春季出土,短时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生长季需要...
17 2022/12
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田间波动光环境影响玉米产量的光合作用机制
        作物田间栽培条件下,植株之间相互遮荫会加剧,不仅导致叶片能够截获的光照强度下降,还可能导致冠层光环境波动性增强。玉米作为一种重要高秆作物,栽培条件下其冠层光环境尤为复杂。因此,揭示田间栽培条件下波动光环境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限制因素及光合作用机制对发展栽培理论、技术和品种定向改良等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