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24/12
梁振昌研究团队揭示葡萄浆果糖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
 果实中的糖积累不仅决定了甜度和风味,还影响了次生代谢和抗逆性能,是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的核心要素。肉质果实(葡萄、苹果和番茄等)通过韧皮部筛管-伴胞复合体将光合叶片中的糖长距离运输至浆果,并在浆果维管束韧皮部伴胞卸载,最终将糖贮存于中果皮细胞液泡中。糖转运蛋白介导果实糖积累。目前,不同类型糖转运蛋...
15 2025/01
秦国政研究组揭示RNA去甲基化酶的氧化还原修饰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机制
活性氧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响应逆境胁迫,以及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在多种活性氧分子中,过氧化氢(H2O2)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调控干细胞分化、花粉管伸长、气孔发育、果实成熟等植物发育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它如何与其他信号途径协同作用,共同调控植...
24 2024/07
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十期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十期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为提升资源植物品质分析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高级技术支撑人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拟于2024年8月20日至8月23日在北京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十期高级培训班,诚邀具有植物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从事植物品质分析领域...
14 2024/05
石雷研究组揭示迷迭香精油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潜在机理
  黑色素瘤由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发生癌变而形成,是最严重的皮肤癌之一。利用芳香植物精油作为一种低风险的非侵入性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癌症辅助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迷迭香栽培广泛,拥有丰富的栽培类型。栽培品种的差异会影响迷迭香的精油成分,导致了迷迭香精油化学组成的多样性。中国科学院植...
27 2024/02
石雷研究组在薰衣草挥发性萜类合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Volatile Terpenoids,VTs)可参与植物各种防御反应。芳樟醇和石竹烯分别是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存在于多数植物中,且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在医药、食品和日化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前期研究发现,MYC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挥发性萜类生物合成,但在薰衣草中缺乏深入研究。中国科学...
25 2024/01
实验室科研人员等培育出饲草高粱新品种
        近日,农业农村部第742号公告发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培育的饲草高粱新品种‘木稷1号’和‘木稷2号’获登记。培育耐逆高产饲草新品种、发展草牧业是填补我国优质饲草需求缺口、减轻对进口依赖的重要途径。高粱生物量大,耐逆性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耐盐碱饲草作物之一。饲草高粱也叫高粱...
15 2023/09
舒庆艳研究团队在牡丹当年生枝的发育方面取得新进展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资源植物,有“长一尺,退八寸”之说,即当年生开花枝仅有基部形成腋芽的部位能够木质化,可正常越冬,长度约占年生长量的1/4,而其他3/4部分木质化程度很低,在秋冬季会“退梢枯萎”。研究牡丹当年生枝的木质化形成机理,对于芍药属植物草质茎与木质茎...
30 2023/08
植物所举办第九期资源植物品质分析高级培训班
        8月23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办了第九期资源植物品质分析高级培训班。来自全国近30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10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本期培训班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的22位专家授课。内容涵盖了资源植物糖、酸、类黄酮(花色苷、单宁等)、香气...
29 2023/08
葡萄科学与酿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植物所召开
        8月26日,葡萄科学与酿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天来院士,特邀专家邓秀新院士,植物所副所长杨秀红出席会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科研人员、植物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等近50人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李...
19 2023/07
舒庆艳研究团队在牡丹花器官数量变异遗传调控网络方面取得新进展
        花器官作为有花植物的重要繁殖系统,是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关键,在人类对植物驯化栽培和育种过程中,花器官数量决定了其产量、品质及育种成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其花形态多样。出于对重瓣花的偏爱,人们在漫长的驯化栽培和选择过程中对花瓣数目进行了持续的选择,导致牡...
26 2023/07
芍药科多样性与种质创新研究团队在西北牡丹色斑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花瓣上呈现的色斑或条纹图案被称为呈色模式,不同科属物种的呈色模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花瓣特异的呈色模式在植物有性生殖、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赋予园艺作物极高的观赏价值。西北牡丹品种群的品种(以下简称“西北牡丹”)起源于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其花瓣基部呈现一个具有...
02 2023/08
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二轮通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二轮通知为提升资源植物品质分析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高级技术支撑人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拟于2023年8月23日-8月27日在北京香山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诚邀具有植物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从事资源植物品质分...
06 2023/07
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一轮通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于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第一轮通知 为提升资源植物品质分析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高级技术支撑人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拟于2023年8月23日-8月27日在北京香山举办资源植物品质分析第九期高级培训班,诚邀具有植物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从事资源植物品质...
20 2023/06
石雷研究组在薰衣草腺毛发生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盾状腺毛是一些植物中合成、储存和分泌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萜类、苯丙烷类、黄酮类、生物碱和酰基糖等均可在其内部合成。薰衣草盾状腺毛是薰衣草精油的主要贮藏结构之一,研究其分布、发生及分子调控机制,对于阐明薰衣草主要成分的代谢调控机制和品质育种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植物所石雷研究组以自主培育的...
26 2023/05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芍药属植物花朵类黄酮抗皮肤光老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牡丹、芍药隶属于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根可药用、籽可油用、花可观赏,但花朵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还不深入。近年来,利用植物提取物开发抗皮肤光老化产品成为护肤领域的热点之一。芍药属植物花朵中富含类黄酮,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抑菌的作用,因此,芍药属植物花朵...